旅游百科网

安徽古村门票(安徽古村庄)

2023-11-08
1. 安徽古村庄我老家也带郢,这个和历史遗留有关,这和地域历史文化有关系,叫“郢”的地方大多集中在皖北,合肥、六安等也有很多地方带“郢”。...

1. 安徽古村庄

我老家也带郢,这个和历史遗留有关,这和地域历史文化有关系,叫“郢”的地方大多集中在皖北,合肥、六安等也有很多地方带“郢”。

按照词典解释,“郢”最初是指楚国都城“郢”都。历史上,安徽也曾是楚国的主要辖区,特别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统治中心和核心区域就包括安徽,特别是江淮流域。西楚霸王伤心地垓下也在安徽。

然而,“郢”并不是指古代楚国的都城,而是,可以引申为像“郢”都这样四周有防卫的地方,比如,城寨、军营、村落,也就是结营而居的意思。

因此,这里的“郢”是通“营”的,如果再搜索安徽带“营”的地方,会发现也是非常之多的,和“庄”、“寨”意思相近。甚至,有的地方,有时写作“郢”,有时又写作“营”。这里的“郢”,一般是行政村、自然村的规模,有的可能成为乡镇规模。

在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安徽匪患兵祸频发,民众特别是农村往往为了躲避和抗击土匪侵扰、蛮军祸害和洪水等,往往会效仿军队防御,修筑营区,或者依托地形,修建高墙、深沟,因而叫“营”,为了彰显实力、迷惑敌人,就说像古代楚国郢都一样坚固,因此,也叫“郢”。

特别是清朝时期,捻军在皖北,太平军在皖南活动频繁,而淮军自安徽兴起,安徽的很多地方因此动乱频发,很多人都只能躲到“营”、“寨”、庄台避祸,久而久之,就以此为名,形成现在的“郢”。

2. 连本地人都很少知道的安徽这四个古村落

在大巢湖的周边有许多古村落。

这些古村落,有的已经百年甚至达到上千年之久。下面介绍两个古村落。

1、洪家疃

洪家疃古村,坐落在秀丽的西黄山南麓,隶属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下面介绍几个古村落。当年赫赫有名的和平将军张治中故居,以及他创办的黄麓师范、黄麓学校都在这里。

2、唐嘴

唐嘴在巢湖北岸,有著名的唐嘴水下古城。

唐嘴周边,地下文物更加丰富,文物管理部门,先后从唐嘴古村,收集到玉斧、石斧、玉印章、银印章、铜印章、铜镜等文物260多件。

3. 安徽古村落旅游攻略

1 丫木脚古村

美好乡村丫木脚村,坐落于何湾镇西部,丫山花海石林脚下,倚山傍水,景色宜人。山峰耸立,云雾迷朦,小河环绕,三泉(双龙井、海龙洞、龙井)汇成,常年不憩,水质清清,河边泉眼,相依相通,水温不同,其状若镜,掬捧可饮。

2 官园古村

南陵县何湾镇街道旁侧,座落着一个名叫官园的村。这座100多户人家的山村依山傍水,房屋相依毗连,高低错落有致,远远望去粉墙黛瓦,较好地保存着皖南山区的民居古建特色。

3 弋江古镇

弋江古镇位于芜湖市南陵县,始于西汉,晋唐以来商贾聚集,集贸经济繁荣,成为皖南商埠重镇,距今一千多年历史。那些临河而建,傍桥而建,逶迤绵长的河堤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透出江南水乡古远的韵味。

4 峨桥古镇

峨桥古镇,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距今已有1800 余年历史,自明清以来,峨桥因漳河舟楫之利,众贾云集,商埠繁荣。以“不是茶乡,胜似茶乡”而享誉海内外。

5 西河古镇

西河镇位于芜湖县红杨镇境内,东濒青弋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其西河老街得名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6 鸠兹古镇

“鸠兹”是安徽省芜湖市的象征。古时芜湖地势低洼,是遍生“芜藻”的浅水湖,盛产鱼类,鸠鸟兹生,故名“鸠兹”。

7 开城古镇

唐武德三年开城建县,同时有了横跨河东河西的三孔巨石拱桥。桥名即为地名,亦是古镇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见证。

8 襄安古镇

襄安镇位于无为县西南,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数千年来一直是无为镇首镇。

9 黄姑古寨

原名黄姑闸,也称黄姑寨,地处无为县西南边境的蜀山镇,与庐江白湖镇相邻,距今至少有1100多年历史。依水而建,始于唐末盛于明末衰于清初,至今除了几处零散的现代民居建筑外,更存一种古老气息。

谈到黄姑古镇,不能不说她具有传奇色彩的镇名由来。传说历史上黄姑人为了纪念一名叫黄姑的非凡奇女子在此扎寨并使原本荒凉的土地成为集镇,而给小镇取名黄姑寨。

10 风河古村

风河村位于无为县无城镇北部,濒临西河。境内的黄金塔历经千年,巍然屹立于西河之畔,是安徽省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筑。

11 后沙古村

后沙村位于芜湖县陶辛镇西南角,是芜湖十景之一“陶辛水韵”唯一的陆上入口。

12 胡湾古村

胡湾村位于芜湖县陶辛镇的南部边缘,是一个远离城镇的江南水乡为胡姓聚居地。

4. 安徽古村落旅游

1.查济古村,位于山水之间泾县桃花潭镇的小村落,沿溪而上,环山相拥,民居多为明清留存。

2.黄田古村,位于泾县榔桥镇东南部。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民居建筑群以“洋船屋”为代表,虽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

3.龙川古村,绩溪县龙川村,是徽州的一块风水宝地,徽州有三绝,龙川水街的“牌坊、祠堂、民居”,让人叹为观止。

4.水东古镇,镶嵌在水阳江畔,浓缩皖南商埠发展历程。明清古街位于南侧,街道路面为传统青石板和卵石,整个街区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5. 安徽古村落景点

一.寿县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寿县,历史上曾4次为都,10次为郡,有“寿春、寿阳、寿州”等名称,寿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豆腐的发祥地,是安徽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寿州古城、正阳关老街、淮南王墓、寿州孔庙、安丰塘等历史文化景点。

二.全椒县

全椒县,安徽省滁州市辖县,地处安徽省东部,江淮分水岭南侧,介于合肥和南京两大省会城市之间;地形为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区,全椒县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椒国演变而来,是崇文重教的文化之乡,孕育了众多乡贤名士,最为著名的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境内有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合宁高速、马滁扬高速穿境而过,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车程,千吨船舶通江达海;全椒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神山、龙山、牧龙山、滁河、襄河、碧云湖、岱山湖、卧龙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

全椒县,始建于西汉,古称椒邑,已有2200多年历史。全椒自东汉开始就有“正月十六走太平”的民俗活动,已经近两千年历史了。境内有吴敬梓故居、国光楼等历史文化景点。

三.黟县

黟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是古徽州六县之一,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距离黄山风景区30余千米、黄山机场61千米,皖赣铁路、黄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始于秦始皇26年,已有2190多年历史,1987年归属黄山市至今。

黟县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西递、宏村),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4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

四.歙县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古名歙州。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歙县,古名歙州,秦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宋设徽州府,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歙县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产地,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境内有徽州古城、棠樾石牌坊群、新安江山水画廊等历史文化景点。

歙县、黟县两县均为黄山市管辖。均为公元前221年建县,黄山市古县多,徽文化底蕴十足。歙县、黟县是古徽州最早设立的两个县,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其中,歙县是徽州府治所在地,也是全国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另外,歙县还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享有“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的美誉。